圆通顺丰上市后 等待民营快递的是一场更为严酷的考验
2016-10-19 19:17:50 | 浏览901次yunying

快递代收|熊猫快收|享买加盟|享买代购服务站|小成本创业|百米需加盟

10月20日,圆通速递将完成借壳上市的最后一步——将壳公司“大杨创世“更名为“圆通速递“,同时还将在上海市证券交易所北塔五楼敲响整个行业的第一声上市钟声。

快递行业20年中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中国经济本身所提供的一些要素,包括交通基建的持续投入,对内对外商务活动的日益频繁、农村劳动力进城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等。

这些要素中的一部分在未来仍然有可能持续发挥作用:在“十三五”规划中,货运机场的建设已经被列入研究对象之中,而快递企业也正在普遍建立自己的航空货运体系,但并非所有要素都在走向积极的方面,比如人口红利的逐渐衰减。

快递行业的合法身份来自于与政策方的长期博弈中——这一博弈的时长要远远超过目前网约车所经历的时长,但这种合法性在一些末端交通工具中却受到了质疑,在今年上半年,多个城市开始严控电动三轮车的运行,快递三轮车因此受到波及。

在圆通之外,包括顺丰、申通、中通等数家圆通竞争者在可以预期的一段时间中也有可能完成最终的上市,其中顺丰速递的借壳上市方案已经获得证监会有条件的批准。

然而,上市的钟响过后,快递行业即将要面临的是城市管理者越加严格的要求以及宏观经济背景和消费领域出现的种种变化。

进出口蓬勃期的灰色行业

第一波民营快递企业诞生于中国进出口总额快速上升的90年代。

海量进出口货物特别是出口货物的出现带来了频繁的对内对外商务往来,这些对时效性要求颇高的商务文件成为了快递行业在持续15年间主要的货源。

鉴于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旧邮政法)中所规定的“信件及其他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由邮政企业专营”。民营快递企业在这一阶段经历了长期的政策博弈——以文件运输业务为主的民营快递与1985年建立的EMS所专营的业务出现了较大的重叠。

当时的快递行业遭遇了持久的司法风险,这种风险一直持续到2009年新的邮政法出台。1998年进入快递行业的刘扬扬就曾经遭遇过执法部门的扣件,类似的监管事件甚至于偶尔会上升到冲突的事件在当时的快递行业并不鲜见——他的一位同事就曾经因为邮政稽查与执法人员出现了肢体冲突。

合法性的缺失并没有完全阻断民营快递企业的发展,伴随着中国进出口总额从1990年到2004年超过10倍的增长,在中国沿海的商贸重镇深圳、上海的第一波民营快递企业在法律的灰色地带逐渐扩大业务量,到2002年,我们熟知的顺丰和通达系快递悉数成立。

同时,这一时期的快递公司在形态上也与目前的快递公司截然不同:终端部分主要以自行车为主,干线部分航空件占比超过8成,运输货物以包括报关件在内的文件为主,同时价格昂贵,沈阳到北京的快递可以达到50元一单。

大一号的帝国

如果按照原有的轨迹发展,快递公司最终或许只能在目前五分之二的业务量之上构建“小一号”的帝国——2014年,国家邮政局副局长刘君曾经表示,快递行业中来自电商的快件占比超过六成,这意味着如果只依靠传统的文件业务和其他业务,快递行业的业务量或许仅有现在的五分之二。

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第二个五年,中国经济结构性的变化给予了快递行业新的道路选择,让这个行业有可能从一些数据指标上超越它们曾经模仿的传统时代国际快递公司,这些变化来自于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快速攀升的公路投资,以及农村人口进城务工总量的持续增长。

刘扬扬第一次接触到电商件是在2005年,当年,他的一个客户开始做淘宝,并且开始通过他所在的快递公司递送快递包裹,让他彻底发现电商件的疯狂是在2009年第一次举办的“双十一购物节”上。

也是在同一段时间,公司的航空件比例开始大幅下降,公路运输的占比迅速上升,并很快占据了主导地位,13米-17米的半挂货车开始载着电商件飞驰在不断延展和扩宽的公路上。

电子商务给予快递企业提供了大量的新增业务量,公路投资所带来的基建完善给予快递公司更具性价比的运输方式,而来自农村的务工人员则提供了海量低成本的劳动力,在2013年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显示,在总数达到2.6亿的农村务工人员中,从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人数占比已经达到了6.3%。

这部分人员填充了快递终端配送所需要的大量劳动力,并协助建立了一个年业务量超过206.7亿件,业务收入达到2769.6亿元的庞大帝国——仅从这一规模考量,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很难寻找到足以匹敌的对手。

钟响之后

在上市钟声敲响的前后,经济结构的进一步变化让这个行业处于新的变化之中,而大型城市的管理者对于人口控制政策的逐渐严格以及城市交通资源的重新配置更为行业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这一政策被认为将会提高部分行业的人力成本。

从2015年下半年持续到2016年上半年,多个城市对于电动三轮车严格的管控措施极大的影响了这个行业末端配送的惯有形态。结合上不久前北京、上海等城市出台的网约车政策草案中对于户籍和牌照的需求,显现出管理方对于城市人口控制的决心。

与此同时,在出口波动的现实下,内需的重要性逐渐突显,从而带来电子商务以及与之相伴的快递物流更为苛刻的需求,在近两年时间中,多个电商平台已经做出更快配送的承诺和愿景。

这种更快的承诺毫无疑问的需要新一轮的投入——在圆通、顺丰、申通的上市资料中均显示,新募集的资金将部分用于新型仓储建设等更为高效的基础运营网络的更新和扩展。

受到新的竞争形式的影响,进入低谷的快递航空运输比例也在逐步回升,圆通、顺丰、EMS三家公司开始不断采购新型的货运飞机,并开始筹建专门用于货运运输的机场,这一资金需求也体现在了部分上市资料之中。

整个行业正在尝试在新一轮的经济变迁中再次踩对时代的节奏,消费端的持续活跃也给予这种尝试以足够的空间,而其在资本市场获得的信心和资金将会在更大程度上影响到这种尝试的最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