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邻宝等自曝盈利模式:智能快件箱赚钱靠校园不靠社区!
2016-10-24 15:30:51 | 浏览771次yunying

近日,由国家邮政局指导,中国邮政快递报社主办的2016中国快递“最后一公里”峰会上,有一个专业论坛吸引了众多目光:“最后一公里”新格局·投递方式的更多选择。互动环节中,多位大咖针对快递末端的管理和投递方式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余艳:大力推进快递“三进工程”
从国家局市场监管的角度,我们今年在大力推进快递三进工程,就是改善在城市范围对于末端网点的网络铺设,进校园、进商场、还有进社区。
下一步,我们会加大市场消费者申诉与市场联动的机制,尤其是针对用户的一些信息保护还有一些消费维权的这些工作,强化快递市场管理办法以及一些相关的要求来做好市场监管工作。那么在网络的介绍方面,我们很高兴看到这种创新方式作为一种方式,我们下一步还会重点打造城乡,推进这种平台的建设,我们会推送我们快递设施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纳入城市规划,主要是这些思路。
王清埃:校园快递服务站定位未明确
关于校园快递的情况,我们作为行业组织在落实国家促进快递进校园这个文件,我们发现目前在校园中间有些学校没有实现最终统一的寄送,也有一些学校已经开始要建学校的快捷服务站,但是对于如何选址整个建设,集中服务上面还很迷茫。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研究制定出台了协会的第一个标准——学校快递服务站建设与服务规范,明确规定了关于校园服务站的选址以及如何提供服务这些具体的内容,在三天前刚刚发布。
在快递服务站这种末端的服务上,学校目前面临的问题,就是关于在校园里建设校园快递服务站站点的性质和定位的问题,也就是说这样的一个校园快递服务站在学校里边它究竟是什么性质?是公益性的还是盈利性的。
熊大海:第三方平台规范性不足
申通可以讲在第一轮的网络布局当中无论是网络力度、纵深度还有广度上在快递企业中间是占优势的,这几年我们在末端我们的网络优势越来越满足不了快递的这种需求,所以申通快递一边在自己抓紧布网,进一步布网。
这种第三方平台的合作,我们怎么定位呢?就是申通自控的这种网络一定是起主导作用的,我们的第三方平台一定是一个补充的作用,如果把它搞颠倒了,我们的投资方向我们的管理方向会跑偏,这么一个思路我们跟第三方合作的时候,我们参与的丰巢柜是让它重点发挥作用的,跟优质的第三方平台合作。
申通也想采取众筹的方式,以第三方为主,我们是做快递的,我们以最快的速度最安全最有保障送到客户手中,我们还是奔着这个思路在做。
我的建议是,第一,政府包括主管部门的关注点还是要高一点,第二,管理的规范性要严格一点,我们整个快递行业或者说快递平台去介绍它,那第三,监管的力度大一点,会搞也搞,不会搞也搞,搞到最后对快递品牌是一个伤害,还是要提高这个门槛,有一个标准准入。那么第四,希望智能化的东西可以优化一点,要简单好用,不要太复杂了。
范春莹:靠社会化协同解决快递末端问题
菜鸟网络分为基本的三家网,天网、地网和人网,天网是数据信息网,地网是属于我们的产业园和物流园区使所有的货品能够在地网入驻,其中重要的人网就是我们今天看到在末端服务,最后能够接触到消费者实际的物流节点和服务节点。人网方面我们非常侧重的一个是在驿站、一个是裹裹。今天菜鸟的驿站主要分为这么四个类型,有校园驿站社区驿站包含物业便利店和个体的创业公司,综合来看社区和校园分成两个非常明显的主题,因为校园是属于我们一个象牙塔一样独立的目标客户人群,今天在2500所高校里我们服务了2500万高校的师生,这些大学生是未来中国商业的中流砥柱也是未来消费的主流群体。他们对品牌忠诚的培养是我们非常看重的,校园驿站我们会有非常特别的方式来去支持高校的发展。
社区驿站我们更多是希望便利的提供安全性的解决方案,能够帮助社区帮助社区里的用户在最后一公里实现更方便的物流配送。今天我们已经覆盖了两百个城市全国的社区占比数超过4万5千个,我们覆盖1500所高校,整体渗透率在70%以上。
如果综合来看驿站,我们希望用社会化协同力量同时采用大数据驱动方式来做。
张涛:快递柜帮助递送员提高效率
快递柜在国内的大量发展是从2014年开始,那到现在为止在全国已经有接近17万台正在运行的快递箱,每天处理包裹量超过了500万票,从2015年6月丰巢开始进入到这个行业,我们在70多个重点城市已经部署了三万多个丰巢的网点,与全国知名的物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我们这里有两个数据,一个是7分钟一个是30秒,我们每做一个快件大概需要7分钟左右,但是如果使用丰巢快递柜大概30秒,也就是说我们在不需要增加人手的情况下面可以增加你的派件。这是我们通常数据监控,我们发现在我们的派件高峰期和网点的高峰期是完全一样,高峰期的时候通过使用快递柜可以帮助快递员提升他们的效率,同时我们发现消费者取件的高峰期是在18点以后,如果这个时候我们派件网点能够再安排一套方式,是可以提升效率,快递员为了更好完成任务他会选择在凌晨派件,这个是我们当时没有想到的。
从寄件的角度,传统的方式大家可能需要等待一段未知的时间,这个是没办法确定的。但是如果使用丰巢自助寄件的功能,大家下单到最后投递入柜只需要10分钟,这能够节约消费者的时间成本。另外我们也发现寄件的高峰期是发生在消费者下班以后也就是18点以后,其实这个时候快递员大部分已经下班了。但是如果使用丰巢的自主寄件,我们的丰巢快递柜是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我们在山东试点了夜间寄件之后,发现快递柜寄件数据有大幅的增长。
邹建华:智能化解决快递末端问题
我们认为智能快递化是未来末端解决问题一个重要手段和方法。2015年的网点差不多在8万多,那么智能投递柜占到了2.2%,那么按照目前的比例,2020年会出现什么样的场景?是末端的智能化的网点会占到35万个,会占到30%,这样的互联网化智能快递柜这个行业是很难得的经济周期倍数增长的行业,但是它碰到了很多困难和问题。在智能化场景里面大概有这么五类,运营里面包括快递公司自己也在积极全力以赴解决末端投递的问题,包括电商的菜鸟驿站,菜鸟驿站也被认为是一个第三方,还有主流的快递公司组建的丰巢也是第三方。还有一些专业的第三方,这就是目前对于智能柜行业的发展情况。
那未来在各种资源对比的情况下,有哪些场景呢?我们认为第三方更有利,因为它不仅是快递的交付,还涉及到服务业、地产,可能有一些区域性的公司会比较受益。同时越开放的公司可能会比较受益。那么过去四年间,我们专注于在校园细分这个市场,做了产品做了系统,也组建了一个团队,在校园我们做了差不多一百多个直营站点,有360多个专业直营的运营团队,和校方直接合作。比如说在上海中心大厦都是递易智能的系统,我们的logo和品牌并不出现,未来有类似于这样资源的公司和企业都可以跟我们来合作。对于智能柜的企业我们把它模块化,包括智能柜的安桌系统,windonws系统我们可以助力他们发展,这是我们通过过去校园第三方的场景不断研发出来的系统体系。
李伟:末端配送应靠公共平台
首先我说一下指尖快递,是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一家企业,一直默默地做这件事,第一个我们坚信末端配送应该是一个公共服务端,现在这个需求端无论是公司也好还是独立电商也好,我们是比较坚持在集中作业的地方解决这些问题,比如说跟快递公司的合作,和他们对接来完成统一化的操作。
第二个我们是坚持专业性,派送的揽收的专业性很强,所以我们主要是致力于写字楼领域的处理,我们和各大公司做了很多对接,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建了很多可以派送可以自提,我们不仅做自提还做后台的对接。
第三点是服务品质,其实服务品质的话末端配送是可以直接解决的,希望让末端的派送成为一个生态圈让大家都参与,至于说配合其实就是希望各大公司在这个方面有稳定的合作,然后确立第三方快递公司或者我们企业的存在形式。
宋召卫:消费者愿意为快递柜付费
我们运营的品牌是近邻宝,我们在使用率、盈利率这一块也是在市场过程中逐渐进行摸索。第一个就是说精准服务,像刚才丰巢的张总说,其实在市场服务过程中发现用户是愿意为快递柜付费,一开始我们跟社区校园,社区一开始我们也是主张直接投进去可能收快递的费用,但是使用率迅速下降,但是我们在社区调研之后用户主动跟我们说,其实你可以收费,快递员没多少钱,给我们带来方便我们愿意付费。
最终我们在社区基本上采用的叫做按需付费,我会开通两个方面的支付通道,然后由快递员和收件人自主协商,反正我是作为第三方,只要放进去我就收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相互去协商。他们协商两件事情,用户愿不愿意付费?快递员协商之后我们得到的数据是95%的收件人是愿意付费,5%的人是不愿意付费。快递员协商之后把用户自然的精准定位,这样也解决了快递员的效率问题,我们在相应的社区在这样的模式下,它的使用率达到了1.2倍,整体平均在70%以上,这个是我们在这一块社区的运营,社区我们没有更多的推广。
校园的规模以及它的集中度优于社区,其实我们是通过校园去产生盈利。我们在社区的投递比较快的话在30秒,在校园的投递可以达到就是600件一小时。末端也能产生广告收益,因为我们每天在跟用户打交道。
郑焕:把快递作为智慧社区入口
2014年我们内部成立了智慧物流团队,那么推出了智能快件箱,包括后来的便利店,2015年我们在福州和深圳推广了大概三千多个这样的小站,每天在5万到6万左右这是一个平均的均值。
我们把快递这项业务作为指智慧社区的入口,基于社区合伙人的一个角色,把它作为一个服务的基点,然后我们提供一个移动端的快递员,刚才余处也说便利店体验不好,其实很多便利店是属于自发生的操作,其实我们这个团队干的就是通过我们自己这种合伙人系统化的运营,来提升在社区末端整个用户的体验,包括社区的这种用户,包括对合伙人这种快递员服务的对象。